close

 

   下載      

 

書名非常令人玩味,何以稱20歲世代為怪物?簡單地來說,是因為生存環境變得太過嚴苛,大家為求自保,因而「吃了秤砣鐵了心」,無法對他人產生同理心。社會學博士出身的作者吳燦浩從20歲世代的大學生身上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提出了他的觀察、見解與批判,並追根究柢,找到這些現象的原因。

 

*下面是我先找比較有共鳴的一小段,大致翻譯並整理出來的內容。此部分講的是韓國年輕世代面臨「僅有少數人能成為正職員工」的殘酷現實。如果大家有興趣,可在下方留言,我會再多分享有關本書的內容。

 

無法成為正職員工,要怪自己不長進?

 

問題在於20歲世代面臨的社會構造問題比過往更為嚴重,若是以「只要認真去做,就能獲得好的結果!」、「你們這年紀本來就這樣!」等類似的話,是否真能激勵他們?講簡單一點,光靠「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註一)或是「唯有歷經千次動盪,才能成為大人」(註二)等話語,這些人的人生或現實處境不會有一丁點的改善。

 

假設100名20歲世代的人之中,只有20名能成為正職員工,而且這個人數絕對不會改變,那麼,告訴他們拚死拚活成為正職員工有什麼用?不管努力與否,100人裡頭都會有80人無法成為正職員工,這時用那種話來安慰20歲世代的年輕人會出現何種結果?從無法成為正職員工的第21名開始,就會被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努力」,這像話嗎?

 

目前的狀況無法單純靠個人表現來解決,也就是說非正職員工的處境必須有所改善。為了20歲世代自己的未來,支持「保障能轉正職的基本權」絕對是件好事。然而,現在的20歲世代卻不具有這種邏輯,他們反倒以「不要找藉口,自己多長進吧!」來概括一切,面對不管再怎麼努力都只能哀嚎遍野的處境,20歲世代卻遵從了既成社會對自己的要求。

 

我們從更具體的層面來查看這個現象,下表是「20歲世代」在網路書店上的搜尋關鍵詞:

 

書店

各領域搜尋結果,括號內為圖書總數

教保文庫

心理勵志(45)、經濟/經營(51)、外語(17)、詩/散文(13)、宗教(11)、人文(10)、健康(8)、就業/教科書(6)、政治/社會(6)、小說(6)、技術/工學(3)、旅行/遊記(3)、歷史/文化(2)、漫畫(1)、幼兒(1)

Yes24

自我管理(109)、經營與經濟(41)、文學(13)、社會(7)、健康/嗜好/實用(6)、青少年(5)、人文(5)、宗教(5)、兒童(2)、藝術/大眾文化(1)

阿拉丁

心理勵志(128)、經濟/經營(86)、散文(23)、外語(19)、人文學(18)、社會科學(13)、宗教/易學(12)、青少年(10)、健康/嗜好/休閒(6)、兒童(6)、父母教養(3)、旅行(3)、歷史(2)、藝術/大眾文化(2)、漫畫(1)

 

 由此可知20歲世代關注某些特定領域的傾向,綜合以上三家網路書店的搜尋結果,歸納出心理勵志+經濟/經營類書籍便佔了69%

 

過去經營領域的書籍多半是談論擴大生產的相關理論或行銷手法等專門書籍,但如今卻將企業的經營手法套用於人們的生涯規劃上,清一色是「堆砌華麗詞彙,使勞工自我催眠、為自己賦予動機」的內容。即便不屬於此分類者,大半也採取「只要自我管理得當,就能過什麼樣的生活」的論調。

 

--

看到這邊大概就可知道,作者想傳達的是:這些自我啟發書籍正是造成怪物世代的主兇,它們鼓吹年輕世代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大部分自然都體現於物質層面上),同時在名額有限的殘酷現實夾攻下,這些年輕人對虛華的表面亦步亦趨,歧視逐漸加深,對於他人的苦痛視若無睹,失去了憐憫他人(甚或是自己)的柔軟內心,變成了盲目跟從既定目標、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的怪物世代。而作者也在最後一章探討「如何治療這個只會勸導年輕人開發自我的社會」,探討機會平等、公正過程、結果正義等深度議題。

 

--

 

延伸閱讀:我在部落格分享的另一篇文章《88萬元世代與88億元世代》

註一:《因為痛,所以叫青春》,金蘭都著,勵志類暢銷書,目前尚無繁體版。(有簡體版,為科學出版社出版)

註二:《唯有歷經千次動盪,才能成為大人》,同樣是金蘭都著,繁體版由悅知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BooKorea K好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